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測試方法總結
在紡織品色牢度質量檢測中,耐摩擦色牢度是一個重要指標,其檢測結果可用于鑒別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的染色牢度。前人在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1,2],但其深度和廣度不夠,還需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本文主要對日常檢測工作中接觸到的有關耐摩擦色牢度不同檢測標準[3 7],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過對不同國家檢測方法的比較,為出口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并幫助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及避免貿易摩擦。
1·原理
耐摩擦色牢度是依照織物長期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相互間或者是與其他物體進行摩擦后衡量其對織物色牢度的影響。具體方法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將一塊白色摩擦布放在待測試樣上往復摩擦,使其顏色轉移到白色摩擦布上,此種情況可通過和沾色灰卡的比較來評定色牢度等級。
2·測試方法的主要區別
2.1實驗儀器與性能
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采用耐摩擦色牢度試驗儀(平面)(見圖1所示),摩擦頭直徑(16±0·1) mm,壓力(9±0·2) N,往復動程(104±3) mm,摩擦次數10。
AATCC8—2007采用AATCC耐摩擦色牢度儀(平面)(見圖2所示),摩擦頭直徑(16±0·9) mm,壓力(9±0·9) N,往復動程(104±3) mm,摩擦次數10。
JIS L 0849:2004采用AATCC耐摩擦色牢度儀(平面)(見圖3所示),摩擦頭直徑(16±0·9) mm,壓力(9±0·9) N,往復動程100 mm,摩擦次數100。
KS K 0650:2006采用Crock meter(平面)(見圖4所示),摩擦頭直徑(16±0·1) mm,壓力(9±0·2) N,往復動程100 mm,摩擦次數10。
2 .2試驗材料
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選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GB/T 7568·2規定,大小(50±2×50±2) mm,摩擦布的含水率95%~100%,GB251—2008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1~5級共9個等級。
AATCC 8—2007選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AATCC 8·13·4·1的規定,大小50 mm正方,濕摩擦布的含水率65%,評定用沾色灰卡或9檔沾色彩卡,1~5級共9個等級。
JIS L 0849:2004選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JIS L 0805·3的規定,大小60 mm正方,濕摩擦布的含水率100%,評定用JIS L 0805沾色灰卡,1~5級共9個等級。
KS K 0650:2006選用摩擦用白棉布,符合KS K 0905·6的規定,大小50 mm正方,濕摩擦布的含水率100%,評定用KS K 0910污染用標準灰色標,1~5級共9個等級。
2.3取樣方法
GB/T3920—2008(修改采用ISO105X16:2001)的取樣方法: 50 mm×130 mm,長度方向與直向平行。
AATCC 8—2007的取樣方法: 50 mm×130 mm,長度方向與直橫向成45°傾斜。
JIS L 0849:2004的取樣方法: 220 mm×30 mm,長度方向與直向平行。
KS K 0650:2006的取樣方法: 200 mm×100 mm,長度方向與直橫向成45°傾斜。
3·測試結果及數據分析
3.1測試結果
按照不同測試方法的具體要求,選取10塊紡織品試樣,在同等條件下,由同一檢測人員采用上述4種方法分別測試,其結果如表1所示。
3.2·數據分析
由表1可知,試樣1的濕摩擦由于沾色非常嚴重,而試樣4濕摩擦沾色沒有變化,所以評判結果是一致的,其他試樣的濕摩擦和干摩擦測試結果各標準之間存在差異。總之,各標準由于試驗方法及灰卡的不同導致了這種差異的存在。
1)從沾色程度看,JISL沾色*重,與其摩擦次數和摩擦方式有關;GB和AATCC相比,直接目測時沾色程度是一樣的,但由于兩者的灰卡級別存在差異,所以導致評判結果不一樣;從KS的沾色程度看,直接目測結果就有差異,這是由于KS所用的白棉布密度和紗支與GB和AATCC標準不同,該白棉布密度小,紗支大。
2)對于直接目測沾色程度相同的白棉布用各自的灰卡進行評級。雖然JIS灰卡與AATCC灰卡色調不同,但對同一沾色程度的白布評級時,JIS比AATCC稍嚴,即評判等級低一些;同時,AATCC灰卡要比GB和KS灰卡嚴近半級。
4·誤差分析
1)由于AATCC摩擦色牢度儀器是手壓搖動摩擦,其速度和搖動的起始位置偏差都會給實驗結果帶來誤差。
2)在標準光源箱內對沾色白布進行評級,不同的人員其目光有差異,建議在評級時至少要有兩人以上進行目光比對。
3)評級人員長時間在光源箱下工作會使眼睛產生疲勞,從而影響判定的準確性。
5·結論
從上述數據分析看,10種耐摩擦色牢度的測試方法對于相同織物來說JIS方法沾色*重,其次是AATCC和KS,GB方法沾色*輕。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
1)不同的標準所使用的摩擦白棉布在紗支和密度方面有所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會影響摩擦色牢度的沾色結果。
2)不同標準使用的沾色灰卡也不相同,用不同的灰卡評定同等沾色程度的白布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3)不同標準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摩擦方式和摩擦次數不同,也導致沾色程度和等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