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橡膠耐磨性能的測定與密度量測的關系
試驗時讓試樣與砂輪在一定的傾斜角度和一定的負荷作用下進行摩擦,測定試樣在一定里程內的磨耗體積。本機適用于彈性材料、橡膠、輪胎、輸送皮帶、鞋底、軟質合成皮
磨耗是兩固體表面互相接觸,經摩擦而使表層材料脫落的現象。磨耗依其發生原因可分類為四種機構:
1.黏著磨耗:
固體表面接觸時,其高高低低的峰端,會妨礙兩個固體表面百分之百的接觸。突出部分彼此接觸,因承受大的壓力而產生塑性變形,而起冷焊作用呈現黏著現象。黏著部分因摩擦滑動而使較弱材料之一側發生剪斷,導致材料從較弱的一側被黏著到較強的一側。
2.刮除磨耗:
兩個硬度不同的固體表面相接觸時,較硬固體表面的峰端刺入較軟物體的表面,經磨耗作用而刮除較軟固體的表面而形成坑孔,如圖3所示,此種磨耗稱為刮除磨耗。在兩個接觸面間,如果有外界的硬質顆粒(如砂)介入也會引起刮除磨耗。
3.表面疲勞磨耗:
疲勞所導致的磨耗常發生于滾動接觸的場合,這是反復的周期變化應力作用在一固體表面,經連續操作后,微小的裂縫在物體表面或內層產生,并且繼續擴大,當裂縫延伸至表面后,致使材料成碎塊而脫落。此種磨損常在表面留下大小不一的坑孔。此類疲勞磨耗的型式經常發生在齒輪、軸承等機件上。
4.腐蝕磨耗:
兩固體接觸面暴露在腐蝕性氣體或液體的環境下,表面因受到腐蝕而產生硬脆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與母材的結合力較弱,在磨耗時很容易被剝離,此種現象稱為腐蝕磨耗。
影響耐磨耗性的因素:
1.黏著性:不易黏著的材料組合耐磨性較大。
2.表面氧化膜:氧化膜可防止黏著者較好,若易黏著或脫落,則磨耗增多。
3.化學安定性:易腐蝕者容易引起腐蝕磨損。
4.熱傳導性:摩擦熱散熱較快者較不易磨損。
5.硬度與強度:硬材料接觸點變形少,耐磨耗性好,但接觸不良時,不易牢貼,會增加磨耗量。
6.表面粗糙度:粗糙度大時,易引起刮除作用,故磨耗量大。
7.潤滑劑:潤滑劑可以形成油膜,減少磨耗量,但接觸壓力大時,油膜破裂,
金屬會因黏著而增加磨耗量。、軟質合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