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座椅PU涂層織物馬丁代爾法耐磨性測試方法
汽車座椅用涂層織物耐磨性的MIE測試法具有耗時和摩擦路線單一的缺點,擬用馬丁代爾(MARTINDALE)測試法予以替代。對兩種測試方法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后者不僅可以提高測試的效率,而且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采用MARTINDALE測試法,試驗次數達400次時,試樣表面光澤度變化明顯,可以據此快速評價PU合成革的耐磨性;試驗次數達1 600次后,試樣表面光澤度變化基本穩定,可以將該試驗次數設置為耐磨性指標的標準測試次數。另外,摩擦介質的選擇將影響PU合成革耐磨性的測試結果。
一、前言
涂層織物(以下稱合成革)是現代汽車座椅設計中經常采用的三大柔性材料之一,具有近似天然真皮的外觀。由于天然真皮資源有限、價格高、加工過程的環保要求高,因此各大汽車生產商紛紛研發汽車內飾用合成革,其中的PU涂層織物是目前*常見的汽車內飾用合成革材料。
耐磨性是評價汽車座椅用PU合成革性能的主要指標之一,現行的測試座椅用合成革耐磨性的方法為MIE耐磨性測試法,多被法國汽車企業采用,摩擦方式為“往返式雙向摩擦”,測試時間可分為8、12和16 h。由于這種測試方法具有耗時久、摩擦路線單一等缺陷,摩擦效果不理想,因此應尋找一種更有效的耐磨性測試替代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測試效果。由于MIE耐磨性測試和MARTINDALE(以下簡稱MAR)耐磨性測試*初都用于織物起毛/起球性的測試,兩者均采用標準羊毛織物作為摩擦介質,而MAR耐磨性測試法在織物起毛/起球的試驗中具有非常好的測試效果。例如,MAR測試儀可同時測試多件試樣,有利于提高測試效率;另外,試樣與摩擦介質之間為低壓持續換向摩擦,摩擦相對軌跡為Lissajous軌跡,使得試樣各處受摩擦的幾率相同,摩擦方向均勻。基于MAR耐磨性測試法的優勢,本文將探索用MAR測試法替代MIE測試法測試汽車座椅用合成革耐磨性的可行性。
二、試驗及結果
評價汽車座椅用合成革耐磨性的參數為由表面磨損而引起的合成革表面光澤度的變化。嶄新的合成革表面具有一定紋路,并不光滑,經過一段時間的摩擦后,紋路會漸漸消失,材料表面日趨光滑。采用光澤度計(Gloss Meter 60°)測量PU合成革的表面光澤度,通過比較合成革表面磨損前/后的光澤度變化來反映PU革表面的磨損程度。
為了準確評價MIE測試法和MAR測試法對汽車座椅用合成革耐磨性的測試效果,試驗所用試樣均取自歐洲某知名汽車廠家常用的7種座椅合成革,其樣式、質地和性能各不相同,以保證試驗結果具有代表性。每種試樣均采用MIE和MAR兩種不同的測試方法進行耐磨性測試。
MIE耐磨性測試根據標準Renault PSA D44 1073(汽車內飾用材料磨損測試)進行,測試時間為
8 h;MAR耐磨性測試根據標準Renault PSA D44 1846(紡織品起毛、起球測試)進行,測試儀器型號為MARTINDALE 103(4頭型)。根據對PU合成革耐磨性的試驗先例,選擇重錘質量為1 400 g,摩擦次數為3 200次(約60 min),并在1 600次(約30 min)時記錄PU合成革表面的光澤度值。測試條件符合試驗標準規定,即溫度為23±2 ℃,濕度為50%±5%。表1列出了兩種測試方法所使用的標準摩擦介質的規格。
觀察整個耐磨試驗過程,測試中未出現合成革被撕破、變形和表面溫度劇烈升高等異常現象。圖1為耐磨試驗的測試結果,圖中MAR1600表示摩擦次數為1 600次、MAR3200表示摩擦次數為3 200次。另外,應廠商要求,試樣信息不予公布,圖中用阿拉伯數字表示7種試樣編號。
,經過耐磨試驗后,所有試樣的光澤度變化均大于零,表明試樣經摩擦后表面光澤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MAR法的試驗效果明顯優于MIE法,即在提高試驗效率的前提下,試驗前/后試樣光澤度的差異明顯(No.1、No.3、No.4、No.7)或與MIE法相當(No.2、No.5、No.6)。這表明,采用MAR測試法測試PU合成革的耐磨性,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測試結果準確。
進一步觀察可以看出,PU合成革表面光澤度在前1 600次內明顯提高,繼續試驗則表面光澤不再有大的改變,表明試樣表面磨損效果趨于穩定。圖2為典型試樣(No.4)的0~1 600次MAR耐磨性測試結果。結果表明,可以將PU合成革耐磨性的標準摩擦次數定為1 600次。這樣,既省時,又能保證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進一步觀察圖2可以看到,試樣的光澤度在約400次之前上升較快,而后上升趨勢減緩。因此,可以嘗試將400次作為快速觀察材料磨損情況的有效觀察點。為了論證這一結論的可行性,對7件試樣進行0~400次的MAR摩擦測試,并每隔50次記錄材料表面的光澤度值(為更詳細觀察試驗初始時期材料表面光澤度變化情況,在0~100次期間每25次取值一次)。
試樣表面光澤度在300次以前增加很快,在300次和400次之間初次達到了相對穩定狀態(No.5和No.7除外),這說明將400次作為快速觀察材料磨損情況的一個觀察點的設想是可行的。總之,在0~400次摩擦之間,試樣的表面光澤度迅速上升,表面產生迅速磨損,而在400次之后,試樣表面光澤度緩慢增加,磨損速度減緩。
在No.5和No.7的耐磨試驗過程中發現摩擦介質表面變得異常粗糙,出現嚴重的起毛/起球現象,使測試結果不具有代表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摩擦介質更換為MIE測試中使用的標準摩擦介質(規格見表1),對No.5和No.7重新進行MAR試驗(0~400次)。從圖4看出,更換后的摩擦介質表面不再發生起毛/起球現象,且試驗過程穩定。更換摩擦介質前/后No.5和No.7的耐磨性測試,結果見圖5(試驗數據記錄方式同圖3)。
三、結論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用MAR法測試PU合成革的耐磨性是可行的,且測試效果優于現行的MIE測試法。作為一種快速評價PU合成革耐磨性的方法,可以將MAR方法的摩擦次數設置為400次;如果需要得到較為準確的數據,則可將摩擦次數設置為1 600次。另外,摩擦介質將影響PU合成革耐磨性的測試結果,關于MAR測試法的摩擦介質選擇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