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M200橡膠硫化儀-無轉子硫化儀
主要技術規格:1. 控溫范圍:100~200℃2. 升溫時間:≤10 min3. 模體溫度波動:≤±0.2 ℃%4. 力矩量程:0~20 N.m5. 擺動頻率:1.7 Hz(100 r.min‐1)6. 擺動幅度:±0.5° ±1°7. 模腔結構:孟山都形式8. 報告內容:ML、MH、ts1、ts2 、t10、t30、t50、t70、t90、硫化曲線、溫度曲線9. 執行標準:ASTMD5289-9
主要技術規格:1. 控溫范圍:100~200℃2. 升溫時間:≤10 min3. 模體溫度波動:≤±0.2 ℃%4. 力矩量程:0~20 N.m5. 擺動頻率:1.7 Hz(100 r.min‐1)6. 擺動幅度:±0.5° ±1°7. 模腔結構:孟山都形式8. 報告內容:ML、MH、ts1、ts2 、t10、t30、t50、t70、t90、硫化曲線、溫度曲線9. 執行標準:ASTMD5289-9
1.技術指標及規格
1.1執行標準:GB/T16584-1996 ASTMD5289-95 ISO6502-1999(E)
1.2 測溫范圍: 室溫--200℃
1.3 測溫精度: 100--200℃時, ±0.01℃
1.4控溫穩定度:100--200℃時, ±0.1℃
1.5設定范圍:0--200℃;設定*小單位:0.1℃
1.6溫度顯示范圍:0--200℃;顯示分辨率:0.01℃
1.7設定時間范圍:0--200分鐘;
1.8顯示量程切換:根據實際力矩自動增加和減少(傳感器量程10N.m特殊要求可定制)
1.9扭矩顯示精度:0.001N.m
1.10電源:~220V±10%,50±1Hz,必須要良好接地
1.11壓縮空氣:0.4Mpa 由氣動調節閥控制
1.12擺動頻率:固定100次/分鐘(約1.7HZ)
1.13環境溫度:常溫--40℃,相對濕度<80%(空氣中不含腐蝕性氣體)
1.14質量:≈160kg 功率:0.8KW
1.15外型尺寸:650X650X1100(mm)
2構造與原理
1 構造
無轉子硫化儀是一種智能型的儀器,它融合了機械與電兩種原理。
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1.1 機械部分:由外殼、上下模、1.7HZ擺動機構、測力傳感器組成;
1.1.2空氣控制系統:由開合模的氣缸、電磁閥等元件組成;
1.1.3電控系統:由測溫系統和控溫系統組成;
1.1.4測試系統:主要由微處理器、計算機控制系統、數據獲取器、交流器、數據處理器、電機控制、報告打印機組成。
2原理
模具型腔由上、下模組成,橡膠試樣放在密閉的模腔內并保持一定的溫度和壓力,其中下模腔以1.7Hz的頻率振動,振幅是±0.5o或±1o。模腔的振蕩使試樣產生剪切應變,同時試樣在反方向生成一個反作用力(力矩)到模具型腔,其力值的大小取決于膠料的剛度(剪切模量)。隨著硫化開始,膠料試樣的剛度增大,測力機構測出的反作用力(力矩)會逐步上升到穩定值或*大值并通過屏幕逐漸顯示出來,同時看到一條力矩與時間的對應關系曲線圖,通常稱為“硫化曲線”。曲線的形狀和試驗溫度與膠料的特性有關。(振幅±0.5o機器出廠已經調試固定好無需調整,振幅±0.5o滿足橡膠試驗標準)
3,數據處理技術要求
繪制格式、曲線、參數如下圖1所示:
圖1
打印報告上的數據所表示的內容如下:
ML:*小轉矩
MH:*大轉矩
TS1(早期硫化時間、焦燒時間):ML+0.1Nm 即在ML的基礎上增加0.1N·m力矩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TS2(早期硫化時間、焦燒時間):ML+0.2Nm 即在ML的基礎上增加0.2N·m力矩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T10(初始硫化時間):ML+(MH-ML)×10% 既轉矩達到此值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T30(能精確評定的硫化時間):ML+(MH-ML)×30% 既轉矩達到此值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T50(能精確評定的硫化時間):ML+(MH-ML)×50% 既轉矩達到此值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T70(能精確評定的硫化時間):ML+(MH-ML)×70% 既轉矩達到此值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T90(經常采用的*佳硫化時間):ML+(MH-ML)×90% 既轉矩達到此值時所對應的時間,以分鐘計算。
VC(硫化速度指數):VC=100/(T90-TS1)
5 .操作
5.1 工作條件和注意事項
a. 環境溫度:0℃—40℃ 相關濕度:<80% 空氣中無腐蝕性氣體
b. 電壓要求:220V±10% 電流頻率:50HZ±1HZ
c. 安全接地(務必)
d. 決不允許把計算機移作他用,以免沖突程序或帶進病毒,而使儀器不能正常工作。
e. 在不熟悉硫化儀操作和性能前,請不要輕易操作,以免引起錯誤而降低儀器的精度。
5.2 試樣的準備
試驗前,用剪刀剪切一小塊膠料,通過天平稱重,質量為5-7g;試樣的厚度、密度決定所需質量的多少,通常試驗結束后取出成熟試樣,觀察試樣必須擠壓、飽滿、試樣中間部分應和模芯直徑一樣大小并壓實飽滿,外邊有擠壓飛邊,撕去飛邊,進行稱重就能確定試樣質量多少(如圖2)。如試樣有空穴無飛邊,說明試樣質量不夠,應再加質量重新做試驗,直至符合要求為止。